摘要
本报告从2022年世界锂工业发展概述、2022年中国锂工业发展现状、中国锂工业经济运行状况分析、当前中国锂工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中国锂工业下一步发展重点五个方面展开,结合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实地调研成果思考,图文并茂,请读者按需阅读。
01 2022年世界锂工业发展概述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EVTank)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82.4万辆,同比增长61.6%,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688.7万辆,在全球的比重增长至63.6%,而2021年这一数据仅为53.0%。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05.8万辆,同比增长96.9%。
新能源汽车产业带动全球对锂的需求持续增长,锂盐价格高位震荡创历史新高。锂电池产能、正极材料产能、锂盐产能的高速扩张引发锂盐市场供需越发紧张。随着全球经济体“双碳”目标的推进,新能源产业已经进入到快速发展期,锂资源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将锂资源和石油一样列为国家战略资源,对锂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越来越严苛。
越来越多的锂资源项目得到勘探和开发,世界锂资源量和储量有一定的增加,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2023年1月最新数据显示,世界锂资源量约为9800万吨;锂储量2600万吨(金属量,按照金属锂与碳酸锂1:5.3折算,折合碳酸锂当量超过1.3亿吨),详见表1。
世界锂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玻利维亚、阿根廷、美国、智利、澳大利亚等国,但玻利维亚和美国锂资源还没有大规模开发。由于资源分布情况,锂矿(包括盐湖锂矿和固体锂矿)产出的区域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澳大利亚是最大的锂矿供给国,约占据世界锂矿石供给92%、占世界锂原料供应总量的37%。尽管中国锂资源量位于世界前列,资源品种相对丰富,但是相对于中国锂盐的生产能力,锂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2022年55%的锂原料需要进口。
世界上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等基础锂盐的主要生产国为中国、智利、阿根廷,另外澳大利亚已建成用锂辉石精矿生产氢氧化锂产能,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利用工业碳酸锂、氯化锂等生产氢氧化锂、金属锂等产品。
2022年,世界锂及其衍生物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约86.1万吨,同比增长30%以上,产量增加主要来自中国和智利。澳大利亚锂辉石精矿的总产量超过260万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预测2023年世界锂及其衍生物产量将达到115万吨,2024年产量将超过150万吨碳酸锂当量。
智利、墨西哥等多个国家积极推进锂资源国有化,2022年11月加拿大要求三家中国矿业公司剥离其在加拿大锂矿公司的投资。海外多国发声干扰锂资源行业,或将增加海外锂矿开采难度。
02 2022年中国锂工业发展现状
(一)经济运行情况概述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5%,市场占有率达到25.6%。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545.9GWh,累计同比增长148.5%。其中三元电池累计产量212.5GWh,占总产量38.9%,累计同比增长126.4%;磷酸铁锂电池累计产量332.4GWh,占总产量60.9%,累计同比增长165.1%。中国动力电池累计销量达465.5GWh,累计同比增长150.3%,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294.6GWh,累计同比增长90.7%。动力电池累计出口达68.1GWh。
国内锂矿石资源主要位于四川、新疆、江西等地,内蒙古、湖南、云南、河南也发现锂资源,盐湖锂资源主要位于青海和西藏。目前正在开发的盐湖锂资源主要集中在青海、西藏,锂矿石开采主要在四川、江西、新疆等地。2022年,中国利用国内盐湖卤水、锂云母精矿、锂辉石精矿、回收含锂废料生产的锂盐折合碳酸锂当量约28.4万吨。
2022年,中国碳酸锂产量为39.5万吨,同比增长32.33%,产量排名前五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45%。五家企业分别是志存锂业集团有限公司、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盐湖蓝科锂业股份有限公司、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司。
2022年国内一些新的碳酸锂项目开始投建,部分企业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还有数万吨新产线投入运营或试运营。上半年,江西永兴特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万锂云母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投入运行。9月江西领能锂业有限公司利用锂云母年产1万吨锂云母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投产运行。11月中信昆仑锂业(青海)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投入运行,采用膜法分离提锂技术生产电池级碳酸锂。12月宜章志存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碳酸锂项目点火投产。
2022年中国氢氧化锂产量达到24.6万吨,同比增长29.27%,产量排名前五家的企业市场占有率约75%。五家企业分别是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江西雅保锂业有限公司、四川雅化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盛新锂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1月,遂宁盛新锂业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氢氧化锂生产投产。四川天华时代锂能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建设项目于2022年5月开工建设,2022年底完成主体工程竣工验收,主要设备安装、调试已完成,并进入试生产阶段。2022年6月,永杉锂业“年产45000吨锂盐项目一期项目”(氢氧化锂和碳酸锂产量共计约2.5万吨)如期全线贯通,并于三季度达到设计产能,实现销售。
2022年国内无水氯化锂产量2.2万吨,同比下降27.21%。国内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
2022年,中国基础锂盐产能及产量见表2。
2022年,基础锂盐行业效益明显好转,从上市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来看,全行业盈利超预期,净利润超过150亿元的企业就有三家。中国锂辉石提锂工艺正在向智能化迈进,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等产品质量国际领先。盐湖提锂、锂云母提锂工艺不断优化,生产设备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升,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向好,大部分已可以直接用于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发布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达到200万吨,同比增长80%以上,详见表3。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动力锂电池高速发展,也带动了国内锂电正极材料以及主要电池电解质六氟磷酸锂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主要生产企业产能迅速扩张,2022年底,中国四种正极材料的产能超过350万吨,出现了数个产能超过30万吨的正极材料企业,国内企业六氟磷酸锂产能达到20万吨以上,双氟磺酰亚胺锂的产能也已超万吨,主要电解质材料六氟磷酸锂产量约12万吨。
(二)产业结构
中国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建设锂盐厂,通过数十年的不断努力,已建成了从锂资源锂开发、基础锂盐、锂化合物、金属锂及其合金、锂电正极材料、锂电池到锂电池及废料回收利用完整的锂“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同时还建成了与锂工业配套的勘探、设计、科研、设备制造、环保等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已建成完整的锂产品供应体系,能生产碳酸锂、氢氧化锂、氯化锂、钴酸锂、镍钴锰酸锂、镍钴铝酸锂、磷酸铁锂、锰酸锂、磷酸二氢锂、氟化锂、六氟磷酸锂、双氟磺酰亚胺锂、硼酸锂、草酸锂等多种锂化合物,还能生产金属锂及多种锂合金,同时还在研发生产磷酸锰铁锂等多种新型锂产品。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化合物按应用领域,分为电池级、工业级或医药级等,按化学成分还分为不同的牌号。氢氧化锂分为单水氢氧化锂和无水氢氧化锂,单水氢氧化锂按形貌还分为微粉型和结晶体型。
锂电产业园对于促进锂电产业发展,打造锂电产业全链条,发挥产业集聚和规模经济效益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及储能领域的发展预期,中国对碳酸锂、氢氧化锂及锂电池材料的需求不断增长,多个地方凭借资源、能源、技术、资金、产业链等优势建设发展锂电产业园。通过布局锂电产业园,地方政府能够打造锂电新材料产业链条完整、产业配套完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锂电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基地,引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锂电材料等大批企业入驻,可以快速产生较好经济效应,如江西宜春锂电产业园、四川遂宁锂电产业园、江苏常州金坛锂电产业园区、四川宜宾锂电产业园、湖南长沙宁乡锂电产业园等。
中国碳酸锂、氢氧化锂等基础锂盐产业主要分布在江西、四川、青海、江苏、山东、河北等地,金属锂及其合金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江西、四川、新疆、青海、江苏、重庆、天津等地,锂电池正极材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四川、云南、湖南、广东、福建、湖北、河南、山东、贵州、安徽、内蒙古、河北、天津等多个省市自治区。
中国政府很早就关注废旧锂电池的回收利用。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要求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企业是回收责任主体,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信息管理系统,跟踪记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2022年11月,工信部、发改委、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巩固回升向好趋势加力振作工业经济的通知》中“(六)推动原材料行业提质增效”指出“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废钢、废旧动力电池等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研究制定重点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总体方案”。
废旧锂电池回收与利用,涉及多种创新技术的集成。完善废旧锂电池回收,引导废旧电池流向正规回收和再利用企业,规范旧动力电池流通及循环利用关乎锂电产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已建立的较为完善的废旧锂电池回收再利用体系,建成及在建多条废旧电池拆解处理生产线,回收废旧电池中含有的镍、钴、锰、锂等有价金属。近年,废旧锂离子电池量迅速增加。工信部通过发布“白名单”的方式,将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予以公示,已有88家企业获得相应资质。
国内还有一批可以利用粗制碳酸锂、硫酸锂或含锂废料生产电池级碳酸锂或氢氧化锂的企业,可以实现锂化合物之间的互相转化,同时具备生产高品质锂盐的能力。
(三)市场价格
2022年,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产量每月创新高,带动动力电池需求上升,锂电池在智能穿戴装备、电动工具、智能家居等领域及储能领域用量不断增长,三元材料、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的产量更是不断创新高,对碳酸锂、氢氧化锂基础锂盐的需求不断增长。锂盐供需平衡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尤其是四季度碳酸锂、氢氧化锂等产品价格出现历史新高。
2022年初,随着锂辉石精矿价格走高,且需求旺盛推动,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扬,3月初价格开始平稳,一季度末碳酸锂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分别达到每吨47万元和50万元左右。二季度受疫情、下游消费者采购意愿、行业协调等因素影响,碳酸锂价格在4月中旬开始回调,碳酸锂价格回调9%,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回调约6%,5月底锂辉石价格持续走高,需求增长推动,碳酸锂价格开始小幅回升,6月中旬开始持稳。8月初,由于锂辉石精矿持续上涨,需求回暖基本稳定,国内部分地区限电等因素影响,现货市场供应紧张,碳酸锂价格开始上扬,三季度末碳酸锂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分别达到每吨50万元和52万元。四季度受原料供应紧张、动力汽车行业需求旺盛等影响,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碳酸锂和电池级碳酸锂价格在11月中旬达到历史高位,分别为每吨58万元和60万元,因大部分消费商难以接受涨价,采购不积极,价格开始下滑,12月份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下调,加之部分正极材料厂和锂盐厂有少量库存,碳酸锂价格持续下降,年末碳酸锂和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分别为每吨约47万吨和52万元。碳酸锂、电池级碳酸锂全年的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46.3万元和48.5万元。
氢氧化锂价格2022年一季度初低于碳酸锂价格,中国氢氧化锂产能远大于国内消费需求,产品大量出口,2月中旬受锂辉石供应紧张、碳酸锂价格上涨等影响,氢氧化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上涨。一季度末氢氧化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分别达到每吨47.5万元和48.5万元左右,与碳酸锂基本持平。二季度初氢氧化锂价格持续上涨,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一度略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由于产量增加、高镍三元材料需求疲软、行业协调等因素影响,4月中旬氢氧化锂价格也开始调整,氢氧化锂价格回调约8%,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回调约5.5%,5月底,高镍三元材料需求回暖,氢氧化锂价格开始小幅回升,每吨上涨约1.5万元后,6月6日开始持稳,一直到8月下旬,应原材料加工上涨等因素,氢氧化锂价格呈小幅上升走势,9月底每吨产品价格比8月底上涨约2万元。四季度开始受海外锂辉石精矿价格持续走高、动力汽车行业需求旺盛、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等影响,氢氧化锂价格一路上扬,11月中旬,创下年内最高价,氢氧化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分别约为每吨55万元和57万元。年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国内不断有大型锂资源项目开工等信息披露等,正极材料企业采购不积极,价格开始下调。年终氢氧化锂和电池级氢氧化锂的价格分别为每吨约49.5万吨和52万元。氢氧化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全年的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45万元和46.7万元。
2022年,澳大利亚锂辉石精矿生产商十次在电子交易平台拍卖锂辉石精矿,每次成交量约五千吨,氧化锂含量基准约5.5%。拍卖对中国锂盐价格产生很大影响,尤其给锂盐生产商和下游用户带来巨大冲击。锂矿生产商在与锂盐加工企业价格谈判时会参考拍卖价格,迫使下游用户接受,导致国内锂辉石提锂企业的原料成本不断抬高,严重影响了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市场价格。
(四)市场消费
2023年美国地质调查局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锂的终端消费市场估计为:电池80%;陶瓷和玻璃7%;润滑脂4%;连铸型助熔剂粉末2%;空气处理1%;医药,1%;其他用途5%。由于可充电锂电池在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和便携式市场的广泛应用,同时在电动工具、电网存储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近年来锂在电池领域的消费显著增加。
中国锂消费在电池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90%,仅锂电正极材料年消费量就约60万吨碳酸锂当量,六氟磷酸锂等电解质对锂消费量也达到3万吨碳酸锂当量。由于锂盐价格高企,玻璃和陶瓷行业主要使用透锂长石精矿、锂辉石精矿。基础锂盐氯化锂主要用于生产金属锂,金属锂用于生产铝锂合金、镁锂合金、一次金属锂电池和固态电池材料等。丁基锂作为最重要的有机锂化合物,是很好的阴离子聚合引发剂和新型化学物质合成的烃化剂,被广泛应用到合成橡胶、医药新型抗菌药、艾滋病药、香精合成、液晶材料等领域。
(五)进出口贸易
2022年中国碳酸锂进口同比增长67.99%,出口同比增长33.06%,氢氧化锂进口同比减少14.25%,出口同比增长26.83%;镍钴锰酸锂进口量同比增加57.11%,出口同比增加57.29%,详见表4。中国碳酸锂进口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是国内正极材料企业对碳酸锂的需求在迅速上升,同时进口的部分工业碳酸锂被转化为氢氧化锂或氟化锂等产品。由于锂盐价格快速上涨,进出口贸易总额也大幅上升,碳酸锂的进口贸易额就达到454.29亿元,出口贸易额45.81亿元;氢氧化锂的出口贸易额达到263.49亿元,进口贸易额3.84亿元。锂镍钴锰氧化物、锂镍钴铝氧化物的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1000亿元。
(六)投融资情况
2022年中国锂电产业链投融资项目和金额创历史新高,7月13日天齐锂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并开始上市交易,募集资金130多亿港元。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募集资金63.9亿元,拟用于宏迈高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材料项目、湖北万润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中心和补充流动资金。新乡天力锂能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15.5亿元,将用于淮北和新乡两地三元正极材料建设项目。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电池网统计了2022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相关情况,统计在内的419个项目中,361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逾2万亿元。不完全统计下,开工项目176个,总投资金额约1.09万亿元;投产项目81个,总投资金额逾2156.81亿元。电池新能源领域并购、入股相关案例,在不完全统计下,公布了交易金额、且交易金额逾亿元的案例有44个,涉及交易金额总计约529.73亿元(由于大部分交易还在进行中,因此交易金额为预估值)。其中开工建设和并购项目中涉及锂资源、碳酸锂和氢氧化锂项目的投资总额就超过400亿元。
03中国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政策环境分析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中国制造2025》《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新能源产业汽车发展规划2021-2035》《“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等国家战略规划和举措,明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和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新型储能等已成为国家重点投资发展的领域。锂离子动力电池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而电池材料是决定动力电池安全、性能、寿命和成本的关键。
2021年,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新型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到2025年,要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新型储能已成为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2022年,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下,储能行业的发展将带动锂电池行业中长期的持续发展。8月工信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会、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出将推动10MW级超级电容器、高功率锂离子电池、兆瓦级飞轮储能系统的应用。
2022年7月,商务部等17部门印发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该措施聚焦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支持汽车平行进口、优化汽车使用环境、丰富汽车金融服务等,提出了6个方面、12条政策措施。7月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公布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894号建议的答复,表示将促进新能源汽车行业绿色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新能源汽车有关政策,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启动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城市试点、新能源汽车下乡等活动,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9月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发展电池动力船舶。”9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和工信部共同发布《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2022年11月国家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鼓励锂电生产企业、锂镍钴等上游资源企业、锂电回收企业、锂电终端应用企业及系统集成、渠道分销、物流运输等企业深度合作,通过签订长单、技术合作等方式建立长效机制。加强对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重点项目的管理,联合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建设项目相关要求,引导锂电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十四五”期间,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锂电池材料技术发展,中国多个省市也出台了有关锂电池回收的政策。2021年3月吉林省《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监测工作的通知》中提出要建立本地区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和利用的企业档案,及时掌握本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情况,加强对本地区从事新能源动力电池回收和利用企业的宣传。
8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全省存量汽车和新增汽车中占比明显提高,燃油汽车退出速度明显加快、新增规模明显降低。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45%,各市县基本建成一个机动车零排放区。
2021年11月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提到要完善动力电池回收、梯级利用和再资源化循环利用机制,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动力电池溯源平台建设,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监管。2022年5月广东省《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要建立完善废旧汽车拆解及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废旧电池回收处置和固废处理体系,支持企业进入汽车绿色回收和梯次利用、废旧电池物联芯片研发制造、动力电池融资租赁等领域。
(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分析
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加上储能领域的需求,极大地促进了国内锂电正极材料及锂盐行业的发展,2022年,国内动力锂电池产量增加约150%,磷酸铁锂产量增加约160%,基础锂盐产量增加约30%。国内锂资源新项目投产较少,江西宜春地区企业利用低品位锂矿生产碳酸锂,企业加大了对废旧锂电池等含锂物料的回收利用。锂电企业在创新驱动的同时,逐步强化上下游协同,加大锂资源开发投入,加快锂盐、正极材料、锂电池等产线建设,满足下游需求,不断推进我国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随着锂电池技术的发展进步,磷酸铁锂电池的产能和产量快速扩张。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能翻番,已出现数家年产能在30万吨的企业。三元材料生产企业也积极布局磷酸铁锂项目。随着大量企业跨界入局磷酸铁锂生产,该产品也面临结构性产能过剩的风险。锂电正极新材料磷酸锰铁锂因其能量密度、低温性能、成本等优势,已开始得到应用。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铁锂的发展,国内研发磷酸二氢锂新工艺路线,多条生产线也在规划建设中。
由于国外锂资源品位较高,比较容易开发,非洲、南美等已成为锂资源开发的热土。2022年,国内多家企业积极布局开发海外锂资源,如紫金矿业在刚果(金)和阿根廷布局开发锂矿山和盐湖锂资源。“南美锂三角”全球锂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该区的锂资源禀赋好、生产成本低,是矿业公司投资的热点地区,在世界锂资源产业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盐湖提锂技术的不断成熟,资源、成本、规模等优势不断凸显,目前,美、澳、加、日、韩等国都在积极争取该地区锂资源的掌控力,从而实现其锂资源产业链的安全保障。
(三)经营形势分析
在全球“碳中和”目标下,多个国家把发展新能源车作为核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部分国家已宣布将逐步取代燃油汽车,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新能源汽车不仅对拉动经济、盘活产业链具有巨大作用,也有望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锂电产业的发展,对锂资源开发、锂盐、正极材料、锂电池及锂电配套设备企业带来了积极影响。
多年来,中国锂产业的产量和消费量都位居世界第一,中国锂产量和消费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二。每年都进口大量的锂矿和碳酸锂产品,出口氢氧化锂、锂电材料和锂电池等,满足了多个国家的需求。但由于部分国家的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中国有关企业的海外锂资源开发将面临诸多挑战。根据中矿资源、盛新锂能、藏格矿业等公司的通告,加拿大创新、科技和经济发展部要求其放弃投资加拿大相关公司所涉及的锂资源资产。相关国家政治派别将会打着国有化的旗帜,阻碍锂资源开发,尤其在锂价格高企的情况下,政府将不得不重视,将会利用环保、税收等手段,要求国有参股,甚至提出将锂资源加工成初级产品甚至建设锂电产业下游项目来要挟,迫使企业妥协。同时,国外资源企业频繁地小批量、多批次平台竞价,不断抬升资源价格。国际锂资源与锂电产业发展的种种操作,增加了我国深度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困难与不确定性。
近两年,锂盐价格高企,在锂资源供需缺口仍存的市场预期下,锂电企业加速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布局。锂电企业投建磷酸铁锂材料项目时,通常都配套磷酸铁项目;建设电解液项目时,配套建设六氟磷酸锂以及其他含氟新材料项目。在建设动力电池项目时,六大核心材料企业也积极参与产业集群建设。同时上游原材料企业开始向下延伸,下游的电池企业与车企加速向上布局。多个锂电项目建设中,上下游企业互相持股参股,这也有助于推动锂产业链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04当前中国锂工业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多年来,中国锂原料的对外依存度一直较高,虽然国内的盐湖卤水锂资源、锂辉石、锂云母等较为丰富,但部分优质锂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也给了国外部分资源企业可乘之机。目前,青海的盐湖锂资源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利用,在高锂价下,部分低品位锂资源被开采利用,例如江西宜春地区锂资源利用取得较好的成效,虽然还有部分问题需要解决,但在保障锂原料供应方面树立了典范。
中国锂电企业和科研院所经过多年的辛苦工作,在技术研发、装备制造、产品质量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锂工业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1)锂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高,部分项目开发进度缓慢
国内拥有锂资源采矿权证的项目较多,但真正开采形成产量的较少。部分盐湖提锂企业锂盐产能须进一步快速扩大,提高锂资源利用率。西藏有较为丰富的盐湖卤水锂资源,但除扎布耶盐湖外,其他盐湖锂资源的开发利用进度过于缓慢,还处于开发准备阶段。四川甘孜、阿坝地区以及新疆已探明锂辉石资源开采项目较少。由于部分矿受地形所限,就地建设选矿厂难度较大,矿山采矿规模小,锂精矿产量较少。
(2)锂电材料产能扩张迅速,远远大于实际需求。
正极材料是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行业的上游企业及下游企业均存在进入该行业的可能。近两年钛白粉、磷化工行业多家企业进入磷酸铁锂产业,并且产能规模加大,这将加剧磷酸铁锂的竞争。国内已经出现锂电产业链供应链阶段性供需失衡严重,部分中间产品及材料价格剧烈波动超出正常范围的现象。少数企业单纯扩大产能,在技术创新、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方面投入不足。多家机构统计的数据都表明正极材料产能已远远大于下游实际需求,而在建拟建的产能比现有产能还要大数倍。
锂资源丰富的地区应注重锂资源规划开发,锂盐生产企业应继续完善优化现有的提锂技术工艺,不断提高盐湖锂资源利用效率。为加快国内锂辉石、锂云母资源开发利用,企业在距离矿山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建设选厂,提高锂精矿的产量。同时,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境外锂资源的勘查开发,尤其应关注南美及非洲地区,通过竞标收购、资产重组、租赁经营、项目互换等方式,采取贸易与开发并举的方针,加大对阿根廷、智利、玻利维亚等高品质南美盐湖锂矿,以及国外锂辉石矿的开发利用,积极参与非洲锂矿开发,提高全球资源控制能力。
锂电材料企业应根据锂电下游需求实际,结合实际和产业趋势合理制定发展目标,合理规划产能,在关键材料供应稳定、研发创新投入充足、配套资金适量充裕的前提下,因时因需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当前,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为锂电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企业扩能扩产、基地招商引资是大势所趋。但在做大企业规模、做大产业基地的进程中,要始终把功夫下在做优做强上,把底线意识与风险意识挺在前面。防范因市场供需变化出现产品价格“断崖式”下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05中国锂工业下一步发展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我国锂电产业发展领跑全球,根本的一条,就是靠创新驱动。未来在推进我国锂电产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企业仍应孜孜以求创新引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把“政产学研用融”的合力凝聚在一起,进一步强化协同创新,促进协同发展。
加快提升锂资源保障能力,夯实锂资源基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强四川金川-康定、新疆和田、江西宜春-湖南茶陵等重点成矿区带的锂矿勘查力度,加快开发已探明资源,同时要对尾矿锂资源、废渣锂资源的再利用及废旧锂电池二次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推动锂资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国内资源保障程度。应对部分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干扰正常资源的投资活动,加强提锂关键技术的保护工作。
推动锂产业链协调有序发展。锂电产业上中下游是不可分割的产业命运共同体,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各项政策举措与要求,上中下游行业企业要加强沟通协同,凝聚产业共识,努力形成价值命运共同体,共同做好保供稳价,为推进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